「自然的恩典」每日推荐
致中国父母:请注意,这些话可能会毁了孩子的一生!
点击上方蓝字关注
自然
物语
+
前段时间,微博上出现这样一个热搜话题:「请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。」
网友们的各种评论,展现了父母传递给孩子不当观念的冰山一角:
警察说:如果可以,不要告诉孩子调皮会被警察叔叔抓走。我们希望,在他们遇到危险的时候,会向我们求助,而不是被我们吓跑。
环卫工人说:如果可以,请不要告诉孩子如果他们不读书,将来只能扫大街。我们很低微,但我们绝不卑贱,城市的环境,也有我们的一份功劳。
……
小时候,为了应付孩子的调皮捣蛋,父母会用简单粗暴的谎话来吓唬孩子,让他们听话。
却不知,父母这些应付的话语,对孩子的影响巨大……
本文经授权转自槽值(ID:caozhi163)
01
「男孩不能哭,跟小姑娘似的」
《爸爸去哪儿》里,天天给人的印象可以说是个小男子汉了。
在护蛋环节中,因为「张小马」被打碎,不想让爸爸伤心的天天选择了对张亮说谎,称被打碎的不是爸爸的鸡蛋。
后来在张亮的循循善诱下,天天承认了自己骗人,嘴里说着「对不起,打我吧」,并且伤心大哭。
值得注意的是,对于天天的哭泣,张亮并未阻止,而是安慰道:「给村长解释一下吧,没关系,好不好?」
天天很快停止了哭泣,还带泪微笑着安慰爸爸。
哭泣,其实是最正常不过的一种情绪表达。
但男生们却常常听到父母说这样的话:「你是男孩,必须要坚强。」
这一句扭曲人性的话,被当成真理传颂数千年。男生的「哭」被当成了一种懦弱的表现。
有一个士兵从海军训练营毕业时,第一次看见他的父亲哭泣。
「一滴眼泪沿着他的脸颊留下,我被震动了。」
从小在一个军事家庭里长大的他,有三个哥哥,自小就学着大声讲话,快速饮食。
「表露情感,对男人来说,是不行的。」士兵说。
可是谁规定了男孩就只能有一种模样?谁说男孩一定要威猛阳刚有「男孩子气」?
作家刘瑜的书里有这么一段话:
父母带着孩子,尤其是婴儿,婴儿是通过哭闹来表达饿了或者是不舒服,以此获得大人的注意力。
你无法想象一个孩子永远面带微笑躺在摇篮里,这是非常可怕的情况。
情绪的表达方式有千万种,如果过度压抑情绪将对孩子的成长产生负面的影响。
许多家长忘记了,男孩子先是孩子,再有性别。
02
「成绩差的都是坏孩子」
有些父母逻辑非常奇怪:坏孩子才跟成绩差的人一起玩,你要和成绩好的人玩。
以前看到一个读者后台留言说,以前成绩好的时候,父母见到他朋友会问他们成绩怎样,如果不好就让他少接触。
后来成绩差了,他们就认定是和成绩差的人混在一起的缘故,要求远离他们。
那个读者说:「他们这样看别人,那我成绩差,成绩好的家长也不会让他们孩子和我玩啊。」
心理学上有个术语叫「自利偏差」,简单地说就是,当得到坏的结果,人们倾向于把它归结于他人和环境。
橘生淮南则为橘,生于淮北则为枳。
孩子成绩不好,家长会偏于认为是环境原因,其中成绩差的朋友就是主要影响因素。
国外有个幽默段子:
校长告诫新来的老师,如果一个学生学业优秀,你要善待他,他可能是未来的科学家,对社会可能有所贡献;
如果一位学生学业良好,你也要善待他,他可能会返校当老师,成为你的同事;
如果一位学生学业很差,考试经常作弊,你最要善待他,因为他将来很可能竞选总统或议员,成为国人崇敬的领袖。
成绩与成就并不正相关。就如《欢乐颂》里说的:「贪玩是贪玩,人品是人品,不能混淆。」
03
「你要听话,要懂事」
综艺《放开我北鼻》里,请几位明星做萌娃的临时家长。
噗噗是个胖乎乎的小孩,有次晚饭时他到餐厅,却发现没有自己的凳子。于是他围着桌子转了两圈,嘴里念叨着:「有没有小椅子?」
没有得到回应,他有点委屈地往外走。大人加了一把椅子后,再喊他回来,却发现他哭了。
这时,「小贾宝玉」的扮演者于小彤很生气地拉过他说:「别吃了,罚站去,说没说过不许哭鼻子!」
噗噗哭着说:「没有我的小椅子,我等一会儿再吃。」
于小彤:「那你哭吧,我走了。」
噗噗着急地说自己不哭了,可他完全没办法控制自己的眼泪,直到吃过晚饭,他还在角落整理自己的情绪。
于小彤直接说:「你又哭,走吧,我带你出去哭。」然后强拉着噗噗,要把他拉出门。
噗噗有点害怕地扶住沙发,一边哭着一边安慰于小彤说:「我不要去外面,我愿意罚站。」
节目组这时打出字幕——「难过却又懂事」。
许多像噗噗一般大的孩子,他们的沉默、隐忍、恐惧、讨好,到了大人眼里,就成了:「懂事」。
因为这样的懂事,让他们感觉很省事。
长期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,也许真的很少惹大人生气,但这背后,却隐患重重。
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:「懂事的孩子快乐吗?」这个问题下有接近4000个回答,但绝大多数都说——不快乐。
研究表明,「成人化的孩子」在小时候往往比同龄人更懂事,但成年后却有着更多的心理问题,患抑郁症的可能性也更大。
《我的前半生》里的第三者凌玲,总急于灌输给儿子冷佳清成人世界的游戏规则,想把儿子变得懂事,导致儿子习惯了看人脸色做事。
明明很喜欢新爷爷奶奶买的玩具,也流露出艳羡,但新奶奶递给他的东西,他都犹豫再三,母亲点头后才敢接过来。
一个懂事的孩子总会过分的善解人意,习惯了先满足别人,习惯了在获得别人赞同后才行动,独独忽略了自己。
这样的懂事,其实是件很可怕的事。
让一个孩子压抑内心的想法去讨好大人,会束缚住孩子的手脚,在他长大以后,也很难学会如何表达那个真正的自己。
家庭教育,本不只是「望子成龙」。而应该让孩子成长为「有生命力」的人,拥有一个有爱、有自由、有幸福的童年。
04
「他为什么只欺负你?
一个巴掌拍不响」
小时候被人欺负了,听过的最糟糕的话就是:
「他为什么不欺负别人只欺负你?还不是你也有问题!」
「肯定是你先做了什么事,惹得他们欺负你了吧。」
这些话翻译过来都是:凡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。
教育孩子学会反思当然是必要的,但过度自省,就是自我攻击。
很多家长在发现孩子出现问题时,并没有耐心去追究「为什么」,而是直接盖棺定论,将「你肯定有错」的帽子扣到孩子头上。
只要产生了冲突,被欺负的那个一定有连带责任,这种做法看似中立,却是无能的表现。
本来就已经受了伤,还要被寻求保护和安慰的人再质疑否定一次,久而久之,很可能会形成一个思维惯性:但凡遭遇了不好的事情,就是我自己的问题。
有调查显示,不少小学生都有严重的「自责」倾向:
当偶尔有失误时,52.9%的学生都会感到很内疚,常处于不安、焦灼的心理状态中;
当别人在笑时,有46.4%的孩子会马上怀疑是自己做错了什么事;
当成绩不理想时,78.3%的学生总认为是由于自己的不用功。
心理学上有一种「疾病」叫 「Imposter Syndrome」(冒充者综合征),典型特征就是认为自己的成功都是因为运气好。
在遇到问题的时候,总是会不分缘由地先道歉,把错揽到自己身上。
这样的孩子往往会缺乏自信、过分敏感,焦虑不安;
他们不敢主动争取自己的利益,无论发生什么都打掉牙齿和血吞;
他们拼命压抑自己的攻击性,默默的拿自己撒气,卑微又懦弱的讨好着别人。
我们从小就被教导如何去爱别人,最后却不知道怎么爱自己。
05
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
哲学家卢梭曾说:「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,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。」
起初,每个孩子都会把父母的话作为真理去遵从,即使有些话并没有科学依据,孩子也只能在读过很多书、走过很多路后完成自我矫正。
而又有多少孩子,被父母的三观绑架着,一生都没有独立成人。
编者后记:
教书的是老师,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!
父母是孩子人生第一阶段的引路人,言传身教的重要性远胜于老师的知识传授。
父母是孩子成长的教材,是孩子最大的榜样。
一位智者曾经说过:
家庭是复印机,父母是原件,孩子是复印件。孩子的所有问题,百分之百是父母的问题。
由此可见,父母的品质对孩子的成长究竟有多么重要。作为父母,我们不仅要有能力养育孩子,还要有能力引导孩子。
我们除了永远尊重、鼓励、支持孩子,还要放慢脚步给予他们更多的精神滋养,帮助他们建立一个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!
这种教育,才能真正滋养孩子的灵魂!
- 作者 -
槽值小妹,情感八卦吐槽,能走心也能讲段子的女神,既能提笔把文造,也能教你把妹撩,立志写认真有情调的文字,做心中有温度的小女子,治疗你所有不开心。微博@槽值。
父母是孩子成长的教材,
是孩子最大的榜样。
您对教育孩子,有什么自己的见解呢?
自然的恩典,静候您的分享!
编辑|媛媛